自我身份系列:过度表现的男性身份认同如何影响情绪健康
- Admin

- 8月14日
- 讀畢需時 5 分鐘
许多男性从小就学会隐藏内心柔软或不确定的部分。本文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什么,以及更完整的男性身份可能是什么样子。

大多数男孩很早就学会了不哭、不抱怨,要自己撑住。随着年龄增长,这些早期的教导逐渐根深蒂固。他避免表达需求、情绪或寻求帮助。如果他真的在挣扎,他也选择隐藏。
对许多人来说,男性身份认同变成了一种持续的控制表演。外表看起来,他理性、自主、有能力;但内心深处,他常常感到羞耻、孤独,以及对柔软情感无处安放的恐惧。
这种压力来自各个方面。社会规范、媒体呈现和同龄文化共同强化了一种狭隘的“男人应有的样子”。当 Netflix 剧集《Adolescence》因展现青少年男孩的情感挣扎而引发关注时,它揭示了更广泛的文化现象——由红丸思潮、男性圈影响者和追求绝对确定性的媒体所推动的趋势。
本文探讨男性为这种表演付出的代价,以及当他们不再需要伪装时,可能出现怎样不同的生命经验。
情感压抑是如何形成的
外在的自信与坚忍,往往掩盖了对脆弱的不安。许多男性从小就学会控制或回避情绪。他们并没有因此变得更有韧性,反而变得更疏离。
这些模式在心理咨询中常见:
除了愤怒或压力之外,很难说清自己的情绪。
对休息、柔和或表达需求感到羞耻。
总是想要解决问题、不断努力、保持忙碌,以避免面对内在的停顿与空白。
即使在看似亲密的关系中,仍感到孤独。
这些行为往往不是出于骄傲,而是一种自我保护。情感压抑曾经是一种策略,用来获得认可或避免尴尬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种保护机制反而成了阻碍。
愤怒和攻击性往往是保护层,用来屏蔽内在的恐惧、羞耻或悲伤。很多男性从未被教导如何处理这些柔软的感受,于是他们转向更熟悉的方式:坚忍、幽默、闪避,或突然爆发的愤怒。愤怒变成了无法被表达的情绪的出口。但这种保护最终让他们与他人、与自己产生疏离。
当今媒体常将男性气质描绘成一种必须不断争取、维护和证明的状态。红丸文化(red pill)和网络男性主义社群延续着旧有的讯息:真正的男人要掌控、要冷漠、绝不能依赖他人。
这些观念为感到被拒绝、孤立或情感困惑的男性提供了某种结构感。但代价是情感表达范围的收缩。脆弱被视为软弱,关系变成权力的角力场,情感的真诚反而被讥笑或否定。
主流影视作品也强化了这些观念。许多男性主角情感疏离,甚至因愤怒而受到赞美。我们很少看到男性展现温柔、情绪的清晰,或对悲伤的真诚回应。
这一切造就了一种高度警觉的文化。男性不仅监控自己的行为,也在不断提醒自己,到底“允许”成为怎样的人
男性隐藏情绪困扰的迹象
那些受限于僵化内在规则的男性,常常会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:
即使身边亲密的人,也不真正了解自己。
总是要求自己压抑情感需求,符合某种“应有”的标准。
为了融入社会或群体,不得不压抑并切断内心的一部分,从而感到失落与哀伤。
这些模式可能导致焦虑、抑郁、人际关系紧张,甚至出现像慢性疲劳这样的身体症状。很多时候,这些背后隐藏着深层的孤独。不是那种独处的孤单,而是长期被误解、没人看见自己真正感受的孤独。许多男性觉得自己被认可,仅仅是因为他们能“做些什么”,而不是因为他们是谁。随着时间推移,这种情感隔离悄然累积,却越来越沉重。
心理支持的目标并不是用另一种“男性样子”取代旧有形象,而是鼓励男性反思:是谁告诉你,男人应该是什么样子?为了达到那个标准,你曾牺牲了哪些部分?如果不再需要“硬撑”,真正的坚强又会是什么样子?
很多男性最终发现,他们所恐惧的——比如温柔、悲伤或不确定感——其实带来了释放与松动。他们意识到,情感连接并不会削弱自己,反而让他们感受到更完整的存在。
探索男性身份可以思考的问题
是什么样的信息,塑造了我对“男性身份”的理解?
我在什么时候,会感到需要证明自己足够强大?
是否有一些自己的部分,被我长期压抑,甚至连自己也忽略了?
如果不再需要扮演一个“合格男性”的角色,我与他人的关系会变成什么样?
这些问题不一定会立刻带来明确的答案,但它们能为更真实、更完整的自我打开空间。真正健康的男性身份,不该建立在沉默、恐惧或羞耻之上。
Restoring Peace 是一家私人心理健康中心,提供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服务,服务对象包括儿童、青少年、青年、成人个体、伴侣以及团体。我们协助来访者应对焦虑、抑郁、创伤、哀伤,以及各种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的挑战。欲了解更多信息,请访问: www.restoringpeace.com.sg,或通过 WhatsApp 联系我们:+65 8889 1848。如需获取定期更新,欢迎加入我们的 Telegram 群组:https://t.me/restoringpeace 。
References
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. (2018). Guidelines for Psychological Practice with Boys and Men. https://www.apa.org/about/policy/boys-men-practice-guidelines.pdf
Wong, Y. J., Steinfeldt, J. A., Speight, Q. L., & Hickman, S. J. (2010). The roles of gender norms and masculine ideology in men's help-seeking attitudes. Psychology of Men & Masculinity, 11(2), 113–125.
Botto, M., & Gottzén, L. (2023). Swallowing and spitting out the red pill: young men, vulnerability, and radicalisation pathways in the manosphere. Journal of Gender Studies, 33(5), 596–608. https://doi.org/10.1080/09589236.2023.2260318
Rice, S. M., Purcell, R., & McGorry, P. D. (2023). The impact of traditional masculinity on help-seeking and mental health. Australian & New Zealand Journal of Psychiatry. 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mc/articles/PMC12117241/
Verywell Mind. (2021). The Dangerous Mental Health Effects of Toxic Masculinity. https://www.verywellmind.com/the-dangerous-mental-health-effects-of-toxic-masculinity-5073957
Anxiety and Depression Association of America. (2022). What is Toxic Masculinity and How it Impacts Mental Health. https://adaa.org/learn-from-us/from-the-experts/blog-posts/consumer/what-toxic-masculinity-and-how-it-impacts-mental
关键词
男性心理咨询新加坡、男性心理治疗、红丸文化与心理健康、过度阳刚对情绪的影响、回避情绪的心理问题、男性身份认同危机、男性心理辅导新加坡、男性情绪压抑、男性气质中的羞耻感、男性心理健康污名、男性倦怠治疗新加坡、男性情绪识别能力、表现压力相关心理咨询、坚强表象下的心理问题、男性脆弱支持、男性心理治疗新加坡、男性心理支持、有毒男性气质修复、理解男性情绪、男性孤独感治疗、男性创伤与成长、重新定义坚强的心理疗法、男性抑郁迹象、男性个案心理咨询、男性情感疏离、男性身份认同心理咨询




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