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Facebook Social Icon
  • Instagram
  • Telegram
  • Spotify-Symbol_edited
  • LinkedIn Social Icon
搜尋

连结系列:修复成年后的亲子关系

  • 作家相片: Admin
    Admin
  • 7月14日
  • 讀畢需時 6 分鐘

当成年子女渴望改善与父母的关系,却被旧有模式困住,心理咨询有助于打破循环,建立更健康的亲子连结。

Two women sitting on a sofa, smiling and looking at a book together. One leans on the other, reflections visible in a mirror behind them. Cozy mood.

为何成年后,我们依然难以与父母建立亲密关系

这篇文章是我们的「连结系列」的一部分,探讨为何我们最亲近的关系,有时也是最难维系的。成年后的亲子关系,往往情感浓烈而复杂,交织着忠诚、挫折、亲情与隐痛。

许多新加坡成年人表示,他们渴望与父母建立更亲近、更互相尊重的关系,但却发现自己不断落入旧有角色,压抑未说出口的怨怼,或在互动中选择沉默。他们察觉到,一句熟悉的语气会让身体紧绷,讲话变得简短,或是为了避免冲突而过度迎合,事后却感到身心俱疲。

我们所谓的「关系问题」,往往其实是「情绪调节」的问题。我们并不只是对当下的父母做出反应,而是对过去曾经历过的父母反应。


心理咨询可以让这些无形的模式浮出水面。治疗的起点并不是改变对方,而是理解我们自身的内部系统——我们是如何学会应对的?我们被困在哪些情绪回路?有哪些内在的部分,至今还在试图保护那个年幼的自己?


内在家庭系统(IFS):从过去的情绪反应中抽离


内在家庭系统(IFS)疗法认为,人的个性是由不同的「部分」组成的,这些内在角色是在情绪经验中逐渐形成的。某些部分曾在过去帮助我们适应环境,但当它们在成年后过度发挥时,反而可能妨碍我们与他人的连结(Schwartz, 2001)。

在面对父母时,常见的内在部分包括:


  • 讨好者:寻求认同、避免冲突,为了“乖”而牺牲自己的需要。

  • 防御者:用讽刺、愤怒或冷漠来保护脆弱的情绪。

  • 照顾者:在情感或经济上过度承担家庭责任。


IFS疗法协助我们在没有批判的前提下,与这些部分建立连接,理解它们背后的保护动机,并唤起核心的自我(Self)。这个「自我」是一种平静、富有同理心的内在状态,能帮助我们保持当下,不再被旧有模式所牵动。

当我们不再与这些部分混为一体,我们就能多出一个空间去选择。在这个空间中,真正的连结才有可能发生。


情绪取向疗法(EFT):理解关系背后的依附需求


情绪取向疗法(EFT)强调人际关系中的情绪互动。在家庭中,这种互动常常出现错位:一方试图靠近,另一方却退缩;一方批评,另一方选择沉默或疏离。


这些行为并不仅仅是沟通问题,更深层地说,是依附需求在起作用。


许多成年子女长期带着未被回应的渴望,例如:“请真正看见我是谁”、“不要再比较我”、“让我自由而不内疚”。但在关系中,他们往往透过防御、沉默或顺从来表达这些情绪。

相应地,许多父母的反应其实源自恐惧。他们可能害怕被忽视、不再被需要,或是失去与子女的联系。于是,控制性的行为往往是他们试图维持连结的一种方式,即便这种方式可能让子女感到压迫。


EFT疗法帮助个体识别这些重复出现的情绪循环,学习如何从更稳定、安全的状态出发来回应对方,而不是陷入恐惧或本能的反应(Johnson, 2004)。随着理解的加深,我们更能以带有界限与同理心的方式与父母互动,而不再只是批评或逃避。


图式疗法:理解情绪的深层结构

图式疗法指出,许多成年后的情绪与关系困扰,源自童年时期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。这些未满足的需求会形成深层的信念模式,也被称为「图式」,长期影响我们如何看待自己、他人,以及我们在关系中的角色(Young, Klosko, & Weishaar, 2003)。

常见的图式包括:


  • 屈从图式:「如果我表达真实想法,就会被批评或惩罚。」

  • 缺陷图式:「我不够好,不值得被爱。」

  • 情感剥夺图式:「没有人会真正理解或支持我。」


这些图式在与父母的互动中尤其容易被触发,因为它们往往正是从原生家庭中开始发展的。有时,父母一句无心的评论,之所以引起强烈反应,不是因为内容本身有多严重,而是因为它勾起了旧有的情绪创伤。

在治疗过程中,个体会学习识别自己的图式,追溯其形成过程,并逐步建立新的理解和应对方式。这不在于指责父母,而是重新绘制自己内在的情感地图,让回应变得更有弹性,也更贴近真实的自己。


文化中理解亲子关系与界限的复杂性

在新加坡,设立界限常被误解为“西方观念”或自私的行为。但事实上,健康的界限正是关系能够建立与维持的基础。它带来清晰感与安全感,对双方都重要。

心理咨询可以协助个体:


  • 区分文化性愧疚感与个人责任

  • 将自主权重新定义为建立关系的一部分,而非反叛

  • 学习在表达自身需求时,不引发羞愧或冲突


无论你是与父母同住、偶尔见面,还是长期处于回避状态,心理咨询都能提供新的方式,让你重新调整回应的方式。一切,从你开始。



修复成年后的亲子关系是可能的,但改变始于内在

修复亲子关系并不总是意味着要变得亲密。有时候,修复的关键在于厘清现实。有时候,则是去哀悼那些从未发生过的部分。


心理咨询帮助你重新掌握自己的情绪主导权。它让你从反应中抽离,学会以回应的方式面对关系。它也为同理腾出空间——既是对父母的局限,也包括你自己的需求。

从这个更稳定的内在出发,连结不再等同于完全认同,或必须保持身体上的靠近。它可以只是一个简单的意念:我看见你了,而我不再为了关系而失去自己。


*关于文中提及的治疗方法说明

本文提到的各类心理治疗模式与技术,皆为具备实证基础、由专业受训的治疗师所使用的方法。没有一种“最好”的方式适用于所有人,因为每位个体或伴侣关系的需求、目标与互动模式都是独特的。在实际工作中,治疗师会根据专业判断,从一种或多种方法中选取最适合您的介入方式。如果您正在寻求心理支持,不妨与您的治疗师沟通,讨论哪种方向可能最符合您的需要。


Restoring Peace 是一家私人心理健康中心,提供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服务,服务对象包括儿童、青少年、青年、成人个体、伴侣以及团体。我们协助来访者应对焦虑、抑郁、创伤、哀伤,以及各种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的挑战。欲了解更多信息,请访问: www.restoringpeace.com.sg,或通过 WhatsApp 联系我们:+65 8889 1848。如需获取定期更新,欢迎加入我们的 Telegram 群组:https://t.me/restoringpeace 



References:

Luscombe, D. (2024, March 18). What contributes to strong parent-adult child relationships? Psychology Today. https://www.psychologytoday.com/sg/blog/hope-and-healing/202504/what-contributes-to-strong-parent-adult-child-relationships

Miller, C. (Host). (2024, February 21). Why parent-adult child relationships are so complicated [Audio podcast episode]. In Speaking of Psychology.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. https://www.apa.org/news/podcasts/speaking-of-psychology/parent-adult-children-relationships

Sechrist, J., Suitor, J. J., Howard, A. R., & Pillemer, K. (2016). The role of perceived favouritism in adult children's psychological well-being. Journal of Gerontology: Psychological Sciences, 71(6), 1054–1064. 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mc/articles/PMC5004250/

Bozhenko, E. (2011). Adult child–parent relationships: On the problem of classification. Procedia -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, 30, 1770–1774. https://www.sciencedirect.com/science/article/pii/S1877042811021409



关键词:新加坡成年子女与父母关系、情感疏离的父母、成年子女心理咨询、与父母重建关系、孝顺与心理界限、亲子冲突心理治疗(新加坡)、家庭关系动力治疗、家庭愧疚感心理咨询(新加坡)、内在小孩疗愈(新加坡)、图式疗法与家庭模式、IFS家庭系统治疗、情绪不成熟的父母、情感纠缠治疗(新加坡)、与父母建立界限、控制型父母下的成年子女、情感冷漠型父母的心理治疗、家庭心理治疗(新加坡)、跨代创伤疗愈、情绪取向疗法(新加坡)、与年长父母重建关系、自我分化治疗、成年子女的情绪反应、童年创伤心理疗愈(新加坡)、亚洲家庭关系心理咨询


 
 
 

留言


RESTORING PEACE COUNSELLING & CONSULTANCY PTE LTD

Singapore 

10 Jalan Besar #12-06 / #12-09 / #09-09 Sim Lim Tower Singapore 208787

Email: contact@restoringpeace.com.sg

Mobile: 8889 1848 / 8395 5471 / 9484 9067 

Opening Hours (by Appointment)

Monday: 9 am–9 pm

Tuesday: 9 am–9 pm

Wednesday: 9 am–9 pm

Thursday: 9 am–9 pm

Friday: 9 am–9 pm

Saturday: 9 am–6 pm

Close on Sunday

Professional Counselling and Psychotherapy Services for

• Trauma • Anxiety • Addictions • • Adjustment • Behavioral Issue • Depression • Grief and Loss

• Personality Disorder • PTSD  and C-PTSD  • Relationship

and other life challenges

 • Clinical Supervision • Support Group  • Training 
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  • Telegram
  • Spotify-Symbol_edited
  • LinkedIn Social Icon
bottom of page